其實我在知乎上已經發(fā)過相關的經歷,還有我是具體怎么用數據來篩選精準能幫助到自己案子的律師,畢竟每個律師都不是全能的,你比如說案子是詐騙罪,總不能找一個沒打過詐騙罪的律師來幫你打吧?再不濟也不可能找一個專業(yè)處理民事的律師給你打吧?
但是一個律師標榜自己是專業(yè)做刑事的,你怎么判斷他說的是真的?再者他也舉出很多詐騙罪案例的細節(jié),描述的激情澎湃,你又怎么判斷他說的這些案子確實是他辦過的?難道我們在選律師的時候真的靠感覺嗎?大家都知道,人的感覺是會出錯的,個個都吹的很牛逼,那我們如何甄別?那好了,就算真的辦過很多詐騙罪,他發(fā)表的意見,法官采納了多少?如果他辦過幾十起詐騙案,他提出的所有意見法官基本都不采納,那這樣律師請了他又有何用呢?除了這個意見采納率,還有什么指標可以讓我們更準確判斷律師的真實水平?

這篇文章,我將系統的闡述如何通過查官方的數據來真實反映這個律師的真實水平。我自己之所以這么清楚這里面的門門道道,是因為我自己經歷了一個刑事大案子,被好幾個律師忽悠了將近40萬。案子整整拖了2年時間,我自己久病成醫(yī),摸索到了找適合自己案子的律師的方法,想了解我的經歷,可以看下面這篇文章:
我今天寫這篇文章重在講理論和思路,不想過多講自己的經歷,重點是教大家怎么用數據來看清看透你正在了解的每一個律師。
其實大家找律師,基本都是以下的幾個渠道:
1. 熟人介紹,親戚朋友介紹
2. 線下聽說哪個律所牛逼一點,就過去律所各種咨詢
3. 百度,抖音,知乎等等自媒體上各種宣傳的律師
4. 找當地的律師協會推薦
我一開始也跟大家一樣,都是通過這幾個渠道找。我后面是總共換了5次律師,感覺不行就立馬換,所以最后面才花了這么多冤枉錢。不過呢,我也確實看到過一些網友通過這些渠道找到了好律師,但是我覺得這純看運氣,遇到好的就是好了,遇到差的只能認命。我感覺這試錯成本實在太高了,自己完全沒辦法掌握主動權,所以最后面我才研究出一套數據方法出來。(這個文章接下來會詳細分析)
首先咱們來看看上面說的這幾個渠道的利弊。
1. 熟人介紹,我覺得信任度不用說,如果是真的熟人對你的事情很緊張,對律師本身也是一種約束,但問題就在于,這個熟人究竟對這個律師專業(yè)領域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我就見過很多熟人介紹的,給他介紹來了民事律師,雖說他會盡心盡責,但是民事和刑事完全兩個概念,民事是個人和個人的對抗,刑事是律師要和公檢法打交道的。如果確定他確實是做刑事案件的,那他的水平,熟人能不能準確判斷?我感覺也很難。
2. 線下去律所咨詢,我感覺這個坑就很大,一坐下來你就會看到桌面上有一個付款二維碼,咨詢收費,標榜幾百到幾千不等。我當時就是傻逼逼的咨詢了一個5千塊一個小時的,結果啥也沒咨詢出來。而且一個律所再牛逼,總有好律師和差律師,我們完全就是憑感覺,這個律師講的很牛逼,那個律師頭銜很多背景很鮮亮。又曾經做過檢察官又曾經做過法官的。那其實最后面我們心里面一樣沒底,畢竟沒有一個律師會說自己差的。
3.百度渠道就不用說了,我認為是最不靠譜的,很多都是助理接待了你,然后看律所哪個律師空檔比較多,就安排給哪個律師階段。甚至有網友跟我說,百度上還遇到連律師證都沒有的跟他聊了半天。但是至于抖音和知乎,我感覺他們知識和專業(yè)度會輸出比較多,可參考性會比百度強很多。但是這些知識輸出,是不是真的都是他們自己寫的,或者說確實是他們自己辦過的案子分享出來的,那就不得而知。因為你多去瀏覽幾個渠道,你可能會發(fā)現,有一些一模一樣的文案,出現在其他平臺的其他律師名下了。所以這種情況就特么的特無語。

4. 律協推薦,我感覺跟去律所差不多。因為律協的職能并不是幫你做推薦的,更多的是在管理本地的律師群體,組織交流活動,制定行業(yè)規(guī)范等等。做的是一個宏觀的工作。
其實總的分析下來,大家有沒有發(fā)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通過這些渠道找的律師,到最后面我們確定要委托了,基本上靠的就是我們的“感覺”!但是我們都很清楚,感覺是很容易出錯的,完全就是在賭運氣。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
所以我之前花了這么多錢請的這么多律師,我真的是想起來都是咬牙切齒的。
第一個律師,是我在看守所37天期間,我父母幫我請的,某協會副會長,6萬塊,朋友圈都是各種出席高端講座,各種上新聞。結果來見我一面,取保候審申請書沒有寫,不予批捕意見書也沒有寫,就來跟我吹了兩個小時牛逼,還說他山長水遠來一趟很辛苦,我父母的6萬塊血汗錢就這樣當喂G了。(我其實不想說話這么偏激,但是我真的想起來氣的我要炸了)

第二個律師,是通過各種自媒體,對比了有幾十個律師了,最后決定委托的他,10萬塊,沒委托之前,我沒找他的時候,他都主動關心案子的進展,發(fā)消息那是比我泡妞的回復速度還快。自從委托了以后,突然好像接了幾十個案子的大律師一樣,經常第二天才回復我。(卷宗的涉案金額都看少了十倍)

第三個,第四個律師,我就不多說了,都是通過抖音知乎上,感覺很不錯,動心了,就委托了,但是辦案效果還是差強人意。直到第五個律師,就是通過數據驗證的思路,找到了他,幫我寫了一份將近4萬字的法律意見書,然后爭取到無罪存疑了。
那好了,我接下來給大家全面梳理,考量律師的數據指標,究竟有哪些?
1. 這個律師曾經辦過多少個民事案件,多少個刑事案件?是以刑事為主還是民事為主的?(如下圖所示,這位丁某律師,民事123件,刑事4件,明顯就是不怎么辦刑事的,以民事為主的律師)
個人經驗點評:其實我在整理這么多律師數據中,有很多刑事二審改判率很高的,民事也辦了很多,因為畢竟刑事案件少民事案件多,律師也是為了賺錢。我認為只要(民事:刑事)不要超過(3:1),都是比較合理的范圍。當然,如果他刑事二審改判率很高,而且從不辦民事的,那肯定更加分。

2. 這個律師辦過多少起在檢察院階段就不起訴的案件?(目前這個數據沒有任何渠道可查,因為目前公開的所有不起訴決定書,基本上都沒有署律師名字的,甚至這個案子有沒有請律師都不知道。)
個人經驗點評:對于這一個數據,我覺得就算有渠道可查,這個數據的說服力并不是太強,可能外行人小白聽起來感覺很牛逼,很多案子攔在檢察院就解決了。其實內行人都知道,很多這種不起訴的案子,就算沒有律師也一樣不起訴的。因為情節(jié)很輕微,比如是大學生呀,未成年人呀之類的案子。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可以有渠道整理這個數據,我覺得還是可以加進來作為一個數據參考的。
3.這個律師在一審開庭的時候,提出的意見,法官的采納率是多少?(這個數據來源的思路就是根據判決書,某某辯護人提出的某某意見,本院予以支持,或者是本院不予以采納。通過統計這些字眼和對應關系得出來的數據)
個人經驗點評:關于這個數據,我覺得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但是信服力也不是太強,為啥呢,因為大多數案子,律師提出的意見多多少少也會采納一些,我就拿很簡單的一點,很多當事人已經是有自首情節(jié)了,律師為了在法官那確保住這一點,就又單獨拿出這一點來提,那最后肯定也是采納阿。但是這個點并不是律師爭取的,而是本來就是有存在的。但是呢,這一點依然可以拿來作為參考。如果他的采納率低到20%都沒有,那真的是太水了。我覺得采納率達到60%以上就還是不錯的。

4.這個律師的刑事二審案件中,改判率是多少?(所謂的二審,就是當事人上訴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案件上訴的結果基本都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因為要一個案子到了二審要改判實在太難了,一旦改判了,代表了啥?就是中院二審的法官把一審法官的臉打的啪啪響,告訴你判錯了,你覺得這種情況存在可能性會有多大?)但是我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就會發(fā)現有一些律師的刑事二審改判率高達70%甚至80%的,截圖給大家看一下。
下圖的這位溫律師,統計的刑事二審案件有6個,只有一個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另外5個要么是改判要么就是發(fā)回重審。那你算一下,這個改判率已經達到了83%了。而絕大多數的律師,刑事二審改判率幾乎是接近為0的,你不信的話,你找我?guī)湍悴椴榭淳椭懒?。因為要改判實在太難了,沒有那么容易的,一旦一個律師的刑事二審改判率能達到70%甚至80%,這不可能存在運氣成分的。一定是很擅長刑事案件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個人經驗點評:這個二審改判率數據,我認為是衡量律師真實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標,因為二審改判實在太難了,如果律師能夠在這種高難度的情況下也能做到高改判率,除了實力以外,我認為絕不可能存在運氣成分的。這種二審改判數據,都是法院公布的數據,任何人都捏造不了,都有對應的判決書可以查到的。
5.這個律師一審二審,“無罪判決”的案件數量有多少?(對于這個數據,我都不敢寫無罪判決率了,只敢寫數量有多少個了。因為目前的司法實踐中,一個案子一旦到了法院,無罪的概率只有一萬分三,你可以理解成接近為0)
個人經驗點評:這個數據,全中國的30萬從業(yè)律師,可以說99.9%都沒有,如果有一個那是大大加分,但是我們追求不了這個,畢竟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有很多律師很喜歡忽悠外行小白,說我們能處理到檢察院階段不起訴,不就是無罪嗎?哎,我只能說,騙小白可以,騙內行人騙不了。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案子之所以不起訴,就算沒有律師,一樣也不起訴,因為辦案人員認為達不到起訴的條件。但是“無罪判決”是什么?是辦案人員已經認為一定構成犯罪了,必須起訴。然后律師力挽狂瀾辯護到辦案人員都認為這是一個錯案,你覺得有這么容易嗎?所以在司法實踐中,如果案子到了法院,真的審理發(fā)現有很大的漏洞和瑕疵,法官也不會下一個無罪判決書給你,而是重新撤回檢察院。
我認為從數據角度來衡量律師,就只有這5個維度了,除了這5個維度以外,我覺得其他都是虛的。
比如說,看工作履歷和頭銜,曾經當過檢察官,曾經當過法官等等。我覺得這個點并不能成為我們要決定要委托他的因素,因為你無從考究阿,目前沒有任何渠道可以查到他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就算真的是有這個工作履歷,也不代表辦案能力不是嗎?任何行業(yè)都有強人和弱者,我怎么知道你當初辭職做律師是什么原因辭職的?所以單純看這點,我認為太草率了,太多信息不透明。
比如說,看他發(fā)表過的一些文章和作品,我上文也講到,文案是不是模仿別人來做的,咱們也無從考究,只是看起來覺得很專業(yè)。
所以,我的個人看法,一切都是要拿數據成績說話,不然講其他都是虛的!
那好了,我接著來說,這些數據來源是來源于哪些渠道?
很多那些噴子就老是噴我這點,現在裁判文書網的判決書公開的越來越少了,公開了很快又被各種原因下架了。
我來給大家講明白一點,但凡說出這句話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專業(yè)的法律工作者。我很想反問一句這些人,有多少個專業(yè)律師是用裁判文書網的??我告訴你,根本沒多少!
專業(yè)的法律工作者人都知道,裁判文書網的信息量太少了,很多案子根本查不了。
我們查數據的主流三個渠道包括:1. 威科先行 2. 北大法寶 3. 阿爾法
這些個渠道收年費都是幾萬起的,裁判文書網是免費的,如果裁判文書網信息這么全,我們都是傻子,花這么多錢去買?
而我的數據庫的數據來源,就是裁判文書網+威科先行+北大法寶。阿爾法因為太貴了,我買不起,所以我就沒用了。然后我數據庫是專門針對我上面提出的這5個考量律師維度來設計分析的。比如說你是詐騙罪,你想找某某地區(qū)的律師,那我就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在我數據庫里面檢索,關于該地區(qū),詐騙罪二審改判率或者一審支持率或者無罪判決率最高的刑事律師。當然,我現在思路也是公布出來了,如果你自己懂代碼,其實這也是不太難的事情。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如果找我,我也沒辦法免費給你服務,幾百塊錢你認為貴的話也可以自己解決。
我希望重點強調一句的是,任何數據都要有判決書作為支撐,說別的都是虛的。

這就是我經常幫網友篩選的結果,再次強調,數據都不是我自己瞎編的,都有判決書作為支撐!
另外有些噴子就會拿兩個點來忽悠外行人。
第一點:一審都搞不定的律師,怎么是好律師呢?為啥要用二審改判率來衡量律師水平呢?
我說明一下,這明顯就是在偷換概念。我用二審改判率來衡量律師的真實水平,并不是說大家的案子就是會到二審,這明顯是邏輯上存在錯誤。我很多文章也寫到,刑事案件肯定是越早介入越好,但你總要有個靠譜的律師吧,那我認為一個律師二審改判率足夠高,就能驗證他的真實水平,因為二審改判的幾率是很低的,大多都是維持原判。但是如果一個律師的二審改判率能達到70%,甚至80%,難道還不能說明律師的實力嗎?說什么一審都搞不定的律師不是好律師,問題是人家很多就是一審之前請了垃圾的律師,后面二審換了牛逼的律師,才改判的,有太多案子就是因為一審律師垃圾才要找新的律師上訴進行二審。那換回來說,如果一開始就找到牛逼的律師,那是不是不起訴概率,緩刑概率就高很多了,可能壓根就不用到二審那一步。但是怎樣的律師是牛逼的,那就是二審的改判率這個核心指標啊!!
第二點:很多案子連威科先行和北大法寶的都查不了,比如說有很多刑辯大律師,按照你的思路來去查,很多數據也看不到,難道就認為他是差的律師了?
在這里,我需要坦白提出一點的是,就算威科先行和北大法寶數據很全,但是確確實實有很多刑辯大佬的判決書沒公開,沒公開的東西,誰也沒辦法拿到數據。所以咱們是不是可以總結一句話,二審改判率高的律師,也就是現有數據可以查證的,那這個律師大概率可以說是有實力的。但是如果現有數據不能查證的,那為什么要去賭這種不確定性?如果咱們拋開數據不談,難道只談感覺嗎?大家說的那些刑辯大佬,沒有出事之前誰去了解,出了事,我也不知道哪個是大佬哪個不是啊,反正個個都說自己很牛逼。那我試問一下怎么判斷律師實力?就打個比方,比如我們物質一點,去挑一個有錢男朋友一樣,那你怎么判斷這個男的有錢?你是不是最起碼能拿得出房產證和駕駛證,而且證件上是你的名字,那能拿得出來的是不是大概率是有錢的。如果拿不出來的,我當然不能排除他可能也是有錢的,但是這種不確定性你會有底嗎?就憑他自己吹多有錢多有錢?所以我篩選律師的思路也是一樣的,用現有可以查證的數據去尋找確定性,而不是拿一些所謂的頭銜,所謂的熟人,所謂的學歷等等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來衡量實力。
不得不說,我確實動了很多人的奶酪,所以受到了這么多的攻擊和質疑。但是我從來都是直面質疑,沒有什么是不能講的,我也歡迎更多的粉絲來探討,如果有更好的思路,我也愿意接納。